【香港好去處】銅鑼灣鬧市中的羅馬式教堂 基督君王小堂(Christ The King Chapel)


今次要介紹的地方是位於銅鑼灣聖保祿修院(St. Paul's Convent Church)聖保祿修院包括有修道院聖保祿學校(St. Paul's Convent School)聖保祿醫院(St. Paul's Hospital)護士宿舍基督君王小堂(Christ The King Chapel)聖保祿修院於2011年9月2日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


如何前往(交通)

只要乘搭港鐵銅鑼灣站F出口步行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聖保祿修院 - 基督君王小堂


聖童之家(Asilede la Sainte. Enfrance)

(相片來自:聖保祿醫院
1848年,天主教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(Sisters of St Paul of Chartres (SPC))應天主教香港宗座監牧區宗座代監牧科主教(Bishop FORCADE, Theodore-Augustin MEP)的邀請,派遣修女前來香港傳教。

1848年9月12日,四名法國修女,由雅芳善科嘉修女(Sr. FORCADE, Alphonsine)(科主教的姐姐)帶領,乘坐Sappho,經過四個月的航行由法國抵達香港。

修女於1851年,在今日灣仔晏頓街(Anton Street)蘭杜街(Landale Street)李節街(Li Chit Street)一帶的一所大宅設立聖童之家(Asilede la Sainte. Enfrance),收養棄嬰,並教育她們。

其後更在1876年開立學校,即現今聖保祿學校(St. Paul's Convent School)的前身。

1894年,香港爆發鼠疫,修會除了收養兒童外,更開始接收女長者,漸漸成為醫院的初型。1898年1月1日醫院正式開幕,並設有藥房,即現今的聖保祿醫院(St. Paul's Hospital)的前身,當時多數人稱它為法國醫院,開始提供醫療服務。

科主教希望修女能夠營運一間孤兒院學校醫院初學院。直至1899年初學院成立,他的夢想全部實現。


加爾瓦略山會院(Le Calvaire)

(相片來自:聖保祿醫院
由於灣仔聖童之家已達到飽和,1908年1月6日,修會在跑馬地黃泥涌道(Wong Nai Chung Road)另建了加爾瓦略山會院(Le Calvaire)作為孤兒院庇護所醫院,並由當時港督盧吉爵士(Sir Frederick LUGARD)師多敏主教(Bishop POZZONI, Dominico MEM)主持開幕。

其後在1928年成立了一所學校,即聖保祿天主教小學(St. Paul's Primary Catholic School)

日本佔領時期(1941至1945年),學校曾作警察局監獄死刑室

1946年,孤兒院停止運作,從此大樓僅用作小學。

思恩堂(原校舍)於2012年6月14日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
👉聖保祿天主教小學
地址: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81A號
電話:25763181


聖保祿修院(St. Paul's Convent Church)

1915年,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灣仔聖童之家出售,並從怡和洋行(Jardine Matheson 前名渣甸洋行)購入在銅鑼灣於1914年關閉的香港棉紡織染公司(The Hongkong Cotton-Spinning, Weaving and Dyeing Company Ltd)
相關文章
👉【香港好去處】百年來的懲罰 怡和午炮
修會將棉紡織廠改建為修院及初學院(聖保祿修院)孤兒院學校(聖保祿學校)醫院(聖保祿醫院),並陸續把服務搬到這裡,直至1918年完成搬遷。

修院內的聖保祿(St. Paul)像。


修女宿舍及護士宿舍

水池中養有錦鯉。


消失了的「棉花路」T型路牌

修院外的棉花路(Cotton Path),正因為棉紡織廠而命名。修院外牆上更有一個舊式T型路牌,但在2021年卻不翼而飛。
(相片來自:Wiki
相關文章
👉【生活分享】繼續尋找香港舊式T型路牌(不斷更新)
棉花路的斑馬綫,還有俗稱「黃波燈」的卑利沙燈(Belisha Beacon)


基督君王小堂(Christ The King Chapel)

1928年,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得到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(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, M.E.P.)羅拔神父(Father Robert)的協助而構思興建一個修女用的聖堂在聖保祿修院的中央,計劃得到何東夫人(Lady Ho Tung)的資助,並於1928年4月21日由恩理覺主教(Bishop VALTORTA, Enrico PIME)奠基。
兩年後(1930年),一座非常優雅,可以容納1000人的的古典聖堂興建完成。聖堂以羅馬式風格設計(Romanesque Architecture),平面呈十字形,以格林多柱(Corinthian Order)(大部分為圓柱,只有角落的是方柱)支撐著圓形頂蓋。
格林多柱愛奧尼柱更為纖細,而且有更強的裝飾性。格林多柱柱頂是用茛苕(Acanthus)作裝飾,像茂盛的葉一樣,象徵著生命力。
相關文章
👉【香港好去處】尖沙咀九龍公園前身 威菲路軍營(Whitfield Barracks)及九龍西第二號炮台
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(Trafalgar Square)中的納爾遜紀念柱(Nelson's Column)就是格林多柱
相關文章
👉【英國倫敦攻略】紀念英國最受歡迎的歷史英雄 特拉法加廣場(Trafalgar Square)
聖堂正門前有幾組巨大的圓柱,圓柱支撐著上面的山牆,牆中間有一個大鐘,下面寫有拉丁文REGEM REGUM VENITE ADOREMUS(讓我們朝拜皇中之皇),上方是基督君王像,而頂端則是鐘樓。
柱廊有花紋地磚。
香港保衛戰期間(1941年),基督君王小堂用作醫院,幫助照顧傷兵之用。

1961年起,聖瑪加利大堂(St. Margaret's Church)得到修會特許,開放聖堂作主日彌撒之用。

1973年開始,聖堂正式成為聖瑪加利大堂的彌撒中心,讓教友參與彌撒或其他的活動,如殯葬禮儀、考核禮等,但不能舉行婚禮。
聖堂外的聖伯多祿(St. Peter)像。
聖堂旁邊有聖母像。
1995年,聖堂正式改名為基督君王小堂,正門的柱下有寫著基督君王小堂
連接修女宿舍的部分。
門外有一個welcome的飾物。
2011年9月2日,聖保祿修院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
👉基督君王小堂
地址:香港銅鑼灣聖保祿修院
主日彌撒:上午8時半及10時(粵語);上午11時半(英語);下午1時半(印尼語)。
平日彌撒:上午6時40分(粵語)
如果您喜歡VK的分享,歡迎👍Follow VK Travel MeWeFBIG,更可以在下面👏「拍手」來支持VK Travel噢!
其他【香港好去處】:
【香港好去處】活化後的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 油街實現 Oi!
【香港好去處】倒數100日 灣仔分域碼頭(Fenwick Pier)海軍商場(Fleet Arcade)
【香港好去處】由尖沙咀去巴黎 100年前的九龍車站 尖沙咀鐘樓
【香港好去處】維多利亞時代學校建築 九龍英童學校(Kowloon British School)
【香港好去處】輕鬆走訪 鰂魚涌 林邊屋(Woodside) 二戰歷史遺跡 戰時爐灶(Wartime Stoves) 防空洞 儲糧庫
【香港好去處】過百年歷史 寶馬山水塘(Braemar Reservoir) 賽西湖(Choi Sai Woo) 5號水壩(No. 5 Dam)
【香港好去處】扼守維多利亞港 鯉魚門炮台(Lyemun Fort) 香港海防博物館(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)
【香港好去處】曾經的一級歷史建築 170年歷史 赤柱 美利樓(Murray House)
【香港好去處】百年碼頭 由中環搬到赤柱 卜公碼頭(Blake Pier)
【香港好去處】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警署 舊赤柱警署(Old Stanley Police Station)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留言

Top Categories